跳至主要内容

這兩年來你的故事

TL;DR

有好一段時間沒什麼心力更新文章甚至是推文,主要是近期迎來了一陣很強烈的 Burnout&Boreout 低潮。

年中 Reflection 的時候才剛說自己找回了內心能量,實際上工作狀況也算平靜無波,讓我覺得最近的低迷像是自己的腦袋在無病呻吟,不知為何對目前職涯的選擇和下一步懷疑了起來。

在狀態越低迷的時候對自己越難客觀檢視,憤世忌俗、偏頗短視都會發生。在沒辦法很好描繪未來的時候,我能做的也許是給近況一個更清晰的輪廓。恰逢開始正職工作約兩年的時間,我多希望有誰能來告訴我未來五年的樣貌,但我實際能做到的不是預測未來,而是查看過去的自己,於是我為過去的自己寫了一篇要穿越時空才能讀到的暴雷紀錄。

但比起暴雷警告更該放的是憤世忌俗警告,會放在悲傷日記是因為這裡是我的經歷的陰暗面(?),這篇的我會看起來很自怨自艾 XD 雖然部分真實,但也不是我最終的全部想法。

這裡想嘗試的是在「精神病房也能迎來清晨」看到的方法(沒錯就是跟著連續劇做),用類似日記的方式辨別自己在生活中累積了一些什麼情緒。不太一樣的是為了讓我更好地從旁觀看自己的故事,會用第二人稱的方式來記錄。

故事線

2022 - 踏入職場

兩年前,從四五月的期末一直到回學校拿到畢業證書的七月以前,你都在焦慮地一遍遍修改著作品集和履歷,並為了一次次的面試失敗而感到氣餒吧。你沒有想到,「沒工作就沒有經驗,沒經驗就沒有工作」是這般的銅牆鐵壁,尤其在軟體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更是如此。

你會因為不是資管的背景被質疑、你花了近乎整個人生累積的對數理邏輯與科學的認同,會因為科系所屬於管院而被輕視、你做的用戶研究與實習經歷不被看作有效經驗、你會進到二三輪面試,卻因為一開始履歷上就寫著的應屆畢業身份而止步不前、你會懷疑自己為了貼近用戶體驗及數位產品做的每步努力,然後抱著質疑自己學歷有何意義的心情,領著一份在異地幾乎是剛好僅能生存下來的「新鮮人」薪水,著急地踏入一個好像符合你的求職方向卻不適合你的產業。

2022 - 勉強

你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環境逼迫自己,穿上不適合自己的正式服裝、聽著男同事抱怨女生不用穿西裝穿得漂亮就好這類的話、在加熱便當的時候因為被問是不是媽媽做的飯菜,而震驚於原來十八歲以後離家自立在台北不是預設值。你會在職業訓練聽一些很淺薄打高空的軟體開發流程和設計思考,並發現同期或甚至比你資深的人進來後才從頭學習這些、在假日到公司加班為了趕工測試測項和規格都沒寫完整的功能,為數百人的數位部門卻沒有專職測試和自動化測試而驚訝、被剛調過來的主管說剛交接到你手上的資訊不完整是你太散漫於管理、反覆列印著明明有數位系統卻要紙本簽核的公文、看著帶自己的前輩每天加班到超過九點還不覺得晚,預告著你的未來將會淹沒在一樣的低效率高工時之中。你會被舊時代的社會枷鎖綑綁,好像一份工作做三年是基本,每天晚上邊哭邊責怪自己是不是太沒韌性。

這聽起來很可怕,慶幸的是至少遇到的同事人都不錯,朋友們也都北漂了所以身邊還算有人支持,中間偷面試的正向結果讓你有了相信自己有選擇的勇氣。於是直到第三個月你再也撐不下去,用了有點笨拙的方式提了辭職,面談三層主管只加深了要離開的念頭,你被當成一個過於理想化的年輕人,這麼菜的你明明在三個月內提離職,卻也是被凹多留下來了一個月。

裸辭的你花了一個月休息,用影集和動畫不知道是麻痺還是舒緩前幾個月緊繃的狀態,開始不會在週六晚上就提早開始 Monday Blue,也不會再對室友說話全身帶刺。焦慮迫使你在過年前慘淡的求職市場再一次走入求職地獄,職缺數和回覆數的低迷壓得你感到有些窒息,你靠著實習半年和工作四個月的積蓄與疫情尾端的畢業生尋職津貼生活,拒絕家裡的支援,是拒絕連帶而來的關係壓力,也是想證明自己不是無腦放棄,而是真切能夠靠自己生存下來的。

2023 - 求職

求職讓人備感壓力,但比起第一次你反而更自在了一些,放寬更多投遞的選擇,卻也更知道自己的需求和底線。你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只是仍然不知到該怎麼逃離「新鮮人」這個標籤。

職場對經驗的執著好似掩蓋住你累積的所有過往,以前只管往前衝的時候沒有人告訴過你,你寫過的千百張考卷、做過的幾十份報告、額外修的幾十個學分、離開新竹往北的半年全職實習,這些你認真對待的每一件事,都沒有在你的歷練紙上留下看得見的印記,你就是張白紙;就算是張稱職的白紙,紙都是同個價錢的。

你想起更以前在找實習的時候被問到:「看得出來你做了很多額外的學習,但比你更努力更有經驗的人也很多,你要怎麼證明你比他們更好?」你開始懷疑找工作究竟是不是能力適配,還是這仍是一個有限賽局,你跟市場上所有求職者相比只有輸或贏,而在職場經驗這塊你必定是個輸家。

你會被喚醒不斷追趕大你七八歲哥哥姊姊成就的焦慮感,但你也知道,生命長度不是種落後,也不是你能夠用追趕填補的。在更後來你會了解到經驗雖然重要,卻也只占據工作的一小部分,你到時會同時感到荒謬與無法改變環境的無力,而這也是後話了。

過完年後你密集地面試,進了一間入職第一天主管就跟你說:「我有學歷歧視」的公司,你感到不適但不置可否地接受學校的標籤,你想的是:「這不是我的全部,而我也不只如此」。這次做的產品更新、團隊更小、還算確實地跑著敏捷,和你的想像好像更貼近一些。

2023 - 承擔

你快速地熟悉和學習,開始管理一個 Scrum 團隊,追著工程師問技術細節、和設計師討論流程、試著做好主管在意的人情世故,一步步取得團隊信任,在模糊中釐清走向和下決策,也開始跟其他團隊、部門的人溝通。

你在主管對寫文件表達不屑的情況下試著盡量完整地交付規格、流程圖、 wireframe,你嘗試忽略因為一次詢問會前會的用意而被主管多次揶揄居然覺得只要直接開會就好的天真,直到他自己發現你並沒有他以為的已經工作兩三年。你在到職兩個月的時候通過原訂三個月的試用期,你順著主管把這當作是對你能力的肯定,雖然這代表著領了兩個月低於原本談定價格的薪水。

不知不覺你手上有了兩個既有的產品線,雖然更新頻率各不相同,但因為各自有 Web, Desktop, Mobile,讓你覺得好像永遠都摸索不完。你又被指派多負責另一個產品的砍掉重練,要負責從基本功能實作開始到完整上線,接到手上的只有不齊全的列點功能和不知道怎麼趕工出來的 Prototype 前端外皮,於是如你所願你有了寫規格的理由:從零開始補齊功能定義,到完善功能實作細節。

你有了新的合作設計師,他似乎對網頁的基本規範和運作沒有什麼概念,難以避免地反覆修改退件,他會堅持自己脫離需求的設計和反駁你提出的易用性疑慮,讓你疑惑自己是不是提出不合理的需求和流程,重述給其他設計師時他們卻說你沒有問題;你向設計主管尋求協助,但設計團隊的量能很難再有更多時間支援。於是你開始畫越來越多、越來越細的 wireframe,甚至於被設計團隊玩笑詢問要不要轉部門,但被修改設計稿耽誤的時程並沒有被這些 wireframe 拯救。

有一次你發現設計稿缺少規格內的功能而去詢問,隔了好一段時間之後你收到回覆說設計稿有,你疑惑地翻了 Figma 編輯紀錄,發現他在回覆你之前做了修改。你和帶他的設計師說了這個情況,不知怎地最後設計主管和更上層的營運主管知道了這件事,你被約談,談的不是怎麼處理這個合作不順的情況,而是你的作為很像在打小報告。

你至今仍會疑惑為什麼錯誤的行為不能被報告,但已經學會了對錯有時在社會上並不重要。所有主管都會告訴你那位設計師是一個很努力的人,所以要給他更多時間去熟練,加入不過半年的你反問難道自己或團隊其他任何一個人不努力嗎,但沒有得到正面回答。你不知道這是因為那位設計師和遙遠的高層很要好的緣故,還是他的努力加班時數真的驚天地泣鬼神,只知道缺少的部分會需要自己更努力來補,而且交付的責任在身為 PM 的你身上。

在後續設計師跟工程師發生爭執時,你對於設計師堅持「只有跟那個工程師溝通會有問題,跟其他人都沒有發生過問題」不知道該開心自己關係維護得好,還是該對他沒有感受到他自己造成的困擾而感到無奈。在工程主管介入後,終於得到了新的設計支援,於是你瞭解到你在這裡是一座孤島,你除了規劃功能和確保合作順暢還要擔上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問題,和工程師有關的問題會被重視,你提出的問題則是你要靠自己想辦法解決。在新創、小型團隊要多工是很正常的,但承擔非自己專業範疇的工作不該是理所當然。

除此之外你也會遇到一些其他問題,你請生理假會被不必要地提醒要調理身體、你在二確新冠時,才知道公司規定只能請有看診證明當天的病假,所以第二三天只好邊發燒邊哭著遠端工作,然後收到主管說沒事就趕快回來上班的訊息。因為他覺得遠端是種休息,而他得新冠的時候症狀也沒多嚴重。

打到這裡好像對這份工作盡是抱怨,但事實上從零到一的產品開發會讓你思考得更廣,工程師們的樂意溝通與說明會給你很多的幫助和學習機會,你也常常跑去設計部的小房間找設計師們喘一口氣。你會嘗試更客觀地看待一份工作的正反面向,並接受每間公司總有它的缺陷。主管對你誇讚有加,只是有時你會感覺這是什麼都讓你承擔的手段。在邊維護兩個產品、邊發展新產品之餘,你找不到仿效的楷模,也有點覺得自己燃燒得太多,卻得不到相應的支持與成長空間。

2023 - 離開

這時候你得到了實習的公司在招人的消息,在推動新產品上線的同時,抱著聊聊看的心態,找午休空檔面試、談薪,最後決定回到那個有些熟悉,但許多熟悉的人也都不在了的地方。你尋求的是能夠對更大型產品發揮影響力的空間、更多的數據和用戶研究機會,還有能夠更平衡生活的期許。你知道這間公司的優點與缺陷跟之前沒有什麼變化,但你相信自己可以從中得到自己想累積的經驗。

因為主管施展的一些壓力,即使你有在職超過半年以後好不容易得到的三天休假,你還是沒有在最後連續休完,而是真的是完全無縫地銜接兩份工作,週五離開、週一報到。你在後來會在某個時期接收到前同事們和前主管的聯絡,因為跟你交接的那個人沒有接起來,甚至後面同時兩個人去接手也都離開,而你已經不想深究是主管要求高還是那樣的工作量太大,只是饒有興致地聽著最新八卦,唯有那位設計師的作品集挪用了你的規劃研究讓你有些氣憤。

2023 - 在乎

大概是新產品上線與轉換工作太過操勞,也可能單純是換季造成的低迷,原本就很宅的你有好一段時間的假日只想在家耍廢休息,也提不起勁做更多的事。這時候的你會了解到,只想和嘻嘻哈哈充滿正能量的你相處的人並不真正在乎你,不允許想法與情緒流動的關係並不是愛。你只想被看成是你自己,而不是一個理想中的女性角色;你沒辦法活成一個別人想像的樣子,也無法接受一段關係裡缺少了理解與好奇。

你讓你的朋友誓言不再請你喝酒,但你卻知道這個看過你醉態的朋友,連這樣的你都接受了。

2024 - 反反覆覆

過度燃燒自己好像是你的壞習慣,你一進公司就接下了大大小小的規劃,過去的實習降低了你理解產品的門檻、跑過 Scrum 讓安排團隊進度對你來說不難上手,公司、團隊、產品的規模和細節不同,但你有了可轉移的經驗和思維、有多更多規劃權限,讓你覺得你好像可以衝刺。很快地你開始感受到缺乏回饋、不確定自己的定位,以及隨之而來的燃盡感。你用旅遊、學習、展開其他計畫來恢復狀態,但是過沒多久,又感受到自己缺乏方向與成長。

你發現了很多繁冗的流程,卻因為任務優先程度而沒有餘力去優化它們;你知道應該更有根據的發展功能,卻沒有現階段團隊追蹤和分析的明確目標;你覺得這個產品還有很多可能性,但你要先認清策略權限離你還有段距離。你覺得你卡住了、覺得有太多事情你難以掌控:不明確的 R&R、不明確的發展目標、缺失的指標規範、不健康的規劃與開發進度管理。

也許你該從頭來過,回頭想想你當初的「從中得到自己想累積的經驗」是指什麼。

🤖

常見情緒與困難
- 情緒:焦慮、挫折、孤立、無力、疲憊。
- 困難:職場中的過度燃燒、求職與職場經驗的不匹配、無法獲得足夠支持的人際孤立感,以及對未來的迷茫與不確定。

整體而言,這篇文章展示了你在職場上不斷成長、反思並試圖找到自己位置的過程。
在過程中,你經常感受到內外壓力交織,但也逐漸明白如何尋求自我價值,並從中獲得經驗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