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 10,000 天
這篇超過 10,000 字的文章發佈當下是 2025/04/21,是我人生的第 10,000 天。
這篇超過 10,000 字的文章發佈當下是 2025/04/21,是我人生的第 10,000 天。
最近我停用了 Threads、減少了查看其他社群或媒體平台的次數,起因是即使目的是獲取資訊,基於現在的演算法推播機制,怎麼樣都難以避免受到網路上各種對立與惡意影響心情。
那些對立的背後,源於人們對「身份」的過度強調。只要是與自己相關的身份標籤就容易帶入自己,於是,即使僅止於觀看而未參與討論,都還是會因此受傷與憤怒,甚至對自己感到懷疑、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
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自我調適與自我提醒:當我們習慣透過標籤來理解彼此時,我們可能會失去對於不同個體的真正理解。
作為產品經理要經手的文件百百種,但要說花費最多時間撰寫與維護的,PRD 難以逃脫第一名,對我來說日常工作不是在研究、會議、更版,就是在寫 PRD 的路上。
PRD 的形式與管理方式,往往隨著團隊規模、產品發展階段而改變。在前一間公司,我從零建立 PRD,摸索適合團隊的文件管理方式;而現在的公司,產品已有八年歷史,文件存放分散,需要重新整理並轉移至新系統。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 PRD 並不是靜態的,而是隨著產品架構、團隊需求進化,這篇文章是記錄我工作兩年來經歷過的演進歷程。
前陣子在 Coursera 上完成了 Google AI Essential 這門課,相比先前在 Google Skill Shop 沒上完的 AI 課程,這是一門更加容易上手的基本入門課(aka 比初階更初階的基礎介紹),對 AI 的技術說明比例較低,較多圍繞在 AI 限制與帶來的影響、Prompt Engineering 這些主題。上課筆記被我整理在 Garden 裡,而這篇文章主要是連結了近期看到的文章們,紀錄下一些個人想法。
免責聲明(?):上課筆記可能有理解錯誤或敘述不清,個人見解部分則是我腦洞大開,都歡迎利用網站右下角的回饋或是來信網站底端附上的信箱討論。
開始想寫這篇文的契機是最近在 Facebook 看到了一篇游舒帆撰寫的有趣文章,主旨是從 AI 學習的角度切入,思考對人類更有效學習的方式。看完文章後,我馬上想起近期看到的 Cursor 小撇步影片,也開始聯想到自身的工作經歷,尤其是我一直以來對於 PM 工作中的經驗與知識角色的反思,然後又延伸想到從開始工作到現在我一直會自問跟也很常被其他人問的問題:不是都說 PM 很需要職場經驗嗎,那為什麼你剛畢業可以當 PM?
在 PM 工作中,究竟「知識」與「經驗」扮演著什麼角色?這是這篇文想透過一些個人觀點探討的問題。
大概是因為覺得自己在學著有大人模樣的心靈之路上磕磕碰碰,近期特別喜歡看帶著人直面現實的失敗和不完美的劇與節目,跟著內容一起哭笑療癒。
現實生活中沒有像連續劇劇情一樣的青梅竹馬可以又打又鬧地相互扶持,也沒有直接對家人戲劇化的順利衝撞和解,但總可以從劇裡的角色中或多或少看到身邊朋友或家人的縮影,觀察到與他人關係中容易忽略但應該好好珍惜的特質,並開啟自我內心對話的多面性。
這篇文想來紀錄近期比較有意識在思考與建構的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運作流程。
儘管這是個通俗的說法,但我其實並不喜歡「知識管理」這個詞,就有點像部分人認為「設計思考」這個詞被濫用,那些思考框架是來自於獲得良好結果過程的歸納,而不是死板的遵從這些步驟就能成功得出好的設計或策略;同理,知識的運作可以被學者、知識工作者拆分成許多階段,但若要能夠在生活中良好地吸收、轉化、應用資訊並累積知識,追根究底還是來自於對自己的認識,歸納出一套符合自己腦袋運作方式的流程。
由於我實在是個很散的人,以下不會有很明確的方法論、框架規範,單純是個人想法的統合整理。
最近在看不同的創業家、人機互動研究員、產品經理等各種來源的文章的時候,常常會冒出一個想法:「我真是平庸。」
原先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這樣的形容抱有什麼樣的態度,後來看到創意邏輯很重要,但太有邏輯的創意只會帶來平庸這篇文章,文內用平庸這個詞很明確地在與有創意的「好」作對比,才促使我開始反思自己使用平庸這個詞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對自己帶有負面態度?我真的認為目前的狀態是負面的嗎?
這篇文章純粹是關於探索著如何看待自己的腦內對話。
去年底加入新工作團隊後就開始一陣衝刺,把團隊堆積的緊急需求清倉,在這之間的某個段落,自己又無端開始迷茫,找不到恢復能量的方法,即使約主管 1 on 1、休假出國也沒辦法好好調整。最終深入省視自己內耗的原因,訂定了一些工作與生活上的行動方案,才逐漸找回內心的能量,同時也更認識自己。寫文的當下其實還差一個月才走到今年的一半,但剛好到了一個從內耗中走出而想寫 reflection 的節點。
這次很簡單地劃分工作、生活兩個面向,回顧近期所做的嘗試以及它們帶來的改變:
. 工作:用思考轉變和行動方案緩解內耗
. 生活:探索有趣的事,用拓展認知更了解自己
. 這些嘗試所促成的個人改變
. 題外話:關於思考紀錄
這場講座是 Hahow 的 Product Manager Eileen 對 PM 職位的基本介紹跟一些 PM 小撇步,當一陣子 PM 後來聽的最大感受是心有戚戚焉 🥹,於是將簡略的紀錄與微微心得寫成了文。
Eileen 自我介紹時說他的超能力是認識厲害的人,但我覺得應該還有一個超能力是發明 PM 魔法咒語(?),以下各部分都會有一些對 PM 或甚是任何需要溝通的職位很有幫助的小咒語,歡迎對 PM 職位有興趣的人們或想找共鳴的 PM 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