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憂鬱不該是羞於啟齒的秘密

TL;DR

確診重鬱症後,在我有餘力時(翻譯:沒有發作沒全身無力或情緒在谷底時)我近乎是瘋狂地在網路上查詢相關的病因、藥理、經驗分享等資訊,然而生病幾個月以來,卻驚異地發現如此普遍的疾病居然鮮少有人統整這些訊息。

雖然搜尋結果裡可能有診所的說明、一些藥物的介紹、幾篇病友的經驗分享,但幾乎都零零散散,耗盡心力卻仍舊覺得自己對這個疾病一知半解。

於是我想,也許這個疾病最可怕的地方並不在於病狀本身,而是它成因與療程的未知、人們對它的成見和誤解。

因此我決定將我對這個難搞的疾病的一點點認識寫下來,用我自己的話整理一套比較有系統性的講解、經驗與探討等資訊,其中會有感性的紀錄,也會有理性的分析(理工宅ㄉ職業病),我想將面對重鬱症當作探索自己的旅程,也希望能藉此一步步走出這個找不到出口的黑洞。

荒謬的默契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確認生病之初幾乎不敢和身邊的人提起,而是選擇只和幾個親近的、我認爲「跟他說應該也不會怎麼樣」的人說。

然後在這樣的情況下努力維持正常生活、在狀況不好時找盡藉口,為種種的不盡心不斷道歉後,又回頭為自己的失能與不盡責感到難過和愧疚。

這樣的躲躲藏藏直到一次回診,我偶然在診所遇到了認識的學長。

那時坐在櫃檯左方候診的我,看著在櫃檯掛號的熟悉背影邊想著「不會吧...」邊感到莫名緊張,掛完號的男子一個轉身,目光轉向了我的方向,剎那間他的時間像被按了暫停鍵,唯獨眼睛部分被用慢動作放大,我尷尬地笑笑並揮了揮手,看著他被再度播放似的走過來:

「你怎麼在這?」他說

「我才要問你吧?」維持尷尬笑容的我答道。

「那我們都不要問好了。」

「好。」

我們達成了一種不言而喻的默契,然而這種默契卻讓我感到荒謬至極。

為什麼我們不能說?

為什麼我們不敢說?

我們沒有做錯什麼。 我們為此受苦、為此掙扎, 為何我們得把這場病當作是某種見不得人的秘密來隱藏?

說出口

從那時起,好多好多問題開始盤旋在我腦海,那一週,我決定在社群上發文告訴身邊的親友,我想直面我生病這件事,也希望身邊的人能夠接受我是這樣的我

我很幸運,在學生時期發病(網路上有太多被職場上的同事主管知道病情以後的受傷故事)、在身旁大多是善意與願意理解的環境,身邊大多人給我鼓勵與接納。

但我知道也有些人不是這麼正面看待這件事情,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在找偷懶的藉口、在裝病,甚至一開始我有時都會懷疑自己。

然而裝是裝不出隨時可能闔上眼的疲倦、裝不出自己失實的感受、裝不出連自己都感到不合理的眼淚的。 (其實生病時和正常時的不同一時要打根本就打不完,有機會再慢慢提起。)

看見

對朋友們公開自己生病以後,才漸漸知道原來身邊也有好多人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擾,自己平常也忽略了身邊的人生病的可能性。

可能是班上不常出現的誰,可能是誰的妹妹,可能是誰的朋友,也可能是認識好久的哪個誰。

就像 Andrew Solomon 某次於TED演講的標題 “Depression, the secret we share” 一樣:憂鬱症,是大家說不出口的秘密。

不只如此,焦慮症、恐慌症、躁鬱症、強迫症...... 也許你認為這些病症平時少有所聞,卻不知道其實這是大家共享的秘密。

然而,這不該是什麼羞於啟齒的事,
我們的淚水與低落,不是因為我們心理脆弱;
我們的不專注和無力起身,不是因為我們散漫懶惰;
我們的睡眠問題、腸胃不適、頭痛頭暈,以及上述的狀況,
都是來自於種種複雜因素造成我們無法控制的腦內神經傳導素分泌異常。

多說一點

可惜的是,社會上許多人(包括患者自身)不這麼認為,他人可能要求病人自己振作,患者自身可能責備自己怎麼做不到應當理所當然的事,而這都是來自於對憂鬱症的不了解。

在此基礎之上,我認為心理疾病的相關資訊流通顯得十分重要,所以,我決定將我看到、蒐集到的資訊結合自身經驗分享出來。

我不敢說非心理專業且只是在網路資訊海裡和我混亂的腦海裡翻翻找找的我,究竟能帶給大家多少知識,但多一個人發聲,也許就會有多一些看見,多說一點,也許就能多一些理解